close

從我上上篇文章中出現「歌劇魅影」的次數來看,應該不難看出:我本人是個歌劇魅影的死忠粉,我看過或聽過的版本少說也有十幾個,不論是畫質渣到爆炸的原卡司,到製作精美的二十五周年,還是頗具爭議的電影版,我都照單全收。 

恰好《歌劇魅影》這禮拜就要開演,就來介紹這一齣我打從心底喜歡的音樂劇。(剛經歷期中考摧殘的我急需寫點東西,轉移注意力QWQ)

《歌劇魅影》這齣音樂劇的名號,應該是響亮到就連完全沒接觸音樂劇的人都至少耳聞過的程度,而且我相信大家一定有過在小學或國中的音樂課上被音樂老師安利的經驗。

和許多人一樣,《歌劇魅影》是我所接觸的第一部音樂劇。儘管對於當時的我而言,《歌劇魅影》不過又是一個講述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愛情糾葛的老套故事,但劇中的歌曲還是對當時的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旋律與歌詞都在我腦海中縈繞不去,於是我開始對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產生興趣。因此,《歌劇魅影》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我的音樂劇啟蒙,儘管它不是我的最愛,卻始終在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劇情上,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歌劇魅影》的故事主線的確是一個講述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愛情糾葛,但它卻又不僅於此。

故事中的魅影半張臉部畸形、長得像骷髏頭。小時候母親因害怕他的臉而要他戴著面具。即使他擁有過人的才華,仍因外貌被人排斥,於是他只能戴著面具、離群索居;他渴望愛情,卻沒人願意愛他,因此他的歌曲裡總是流露出難以抑制的絕望與孤獨。 

他不知道愛的包容和體諒,卻有人類原始的忌妒心和占有慾,所以他處心積慮的想將克莉絲汀禁錮在他身邊。但克莉絲汀的一番話點醒了他:真正扭曲、讓人拒之千里的不是他殘破的臉,而是他充滿控制慾和暴戾的靈魂。克莉絲汀的最後一吻不僅讓他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愛,也給他帶來了救贖。

我認為,《歌劇魅影》不僅是關於魅影的自我救贖,同時也是克莉絲汀的個人成長史:他從普通舞女蛻變為歌劇女伶,儘管在音樂上有超凡的天賦和狂熱的嚮往,克莉絲汀也在暗地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他從唯唯諾諾聽令魅影的命令到逃離魅影的控制,又何嘗不是一種女性找回自我主導權的行為。(即便她只是從一個男人的掌控中逃到另一個男人懷裡,但在那個時代背景裡,像克莉絲汀這樣出身平凡、但年輕貌美的女子,要擁有一席之地似乎還是需要仰賴像子爵這般的人物,但這有點扯遠了)

我覺得克莉絲汀與魅影在很大程度上非常相像:年幼喪父,嚐過寄人籬下的孤獨滋味的她嚮往著舞台與歡呼,就如同面目可怖的魅影渴望光明與愛一樣。(這大概也是唯一讓我覺得續集的劇情在某方面來說,還是行的通的原因)

不論是幼年遭受拋棄的經歷,還是對音樂的熱愛,他們就像一面鏡子,如此相像,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我覺得網路上有篇文章說的很好:

「魅影之所以被接受、同情與喜愛,永遠被視為主角而不是反派,我想就是因為他是每個人心中,那個名為愛的屋子裡,最黑暗最扭曲最狂暴的鬼魂:誰不曾驕傲瘋狂笨拙膽怯的愛著一個人,愛得那麼痛那麼深、愛到可以玉石俱焚,卻沒有勇氣摘下面具,露出最真實的、缺陷無數的自己?誰不曾在勇敢袒露脆弱的自我,費盡心力付出一切之後,赫然發現自己不是唯一?誰不曾經歷痛苦絕望的愛情,泥足深陷卻無力自拔,任何一點施捨的溫存,都讓自己感激涕零? 誰不曾失去所愛跪地痛哭,其後無數暗夜裡,反覆憑悼逝去的愛情?」

 

我想《歌劇魅影》在很多音樂劇迷心中並非首選,接觸音樂劇越久就越明白這個道理,但每每回頭去看《歌劇魅影》,都會對裡頭人物設定有不同的新發現和體悟。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這齣音樂劇能在時間的淬鍊下依舊屹立不搖的原因吧。

 

最後放上裡頭我很喜歡的歌曲(以下分別是我最喜歡的25週年版與電影版,電影版雖然只是驚鴻一瞥,但那身以茜茜公主為靈感的美好倩影卻深烙在我心頭)

 

當年只把這首歌看作讓克莉絲汀在眾人面前一鳴驚人的插曲,長大後才發現它的歌詞根本就是魅影對克莉絲汀的情感寫照啊!簡直要逼哭我ಥ_ಥ

然後小聲的說:我禮拜六要去看現場啦!到時候再來寫個感想(。・ω・。)ノ

 

有興趣知道音樂劇演員綽號來源的人可以點這個:

音樂劇演員之綽號大集合(西區、百老匯篇)

 

arrow
arrow

    聖塔菲的土撥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