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被譽為法國樂壇教父的Gérard Presgurvi最著名的音樂劇作品,過去二十年來一直活躍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

 

如同其他知名的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也因應現代價值觀變動而進行過一些改動(2006年後為《羅密歐與茱麗葉:維羅納之子》),但我個人最喜歡、也最為台灣人熟知的版本應該還是2001年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由恨至愛》,所以接下來介紹的內容還是以它為主,並且還是稱它為《羅密歐與茱麗葉》。

 

《羅密歐與茱麗葉》改編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同名浪漫悲劇。音樂劇在劇情和歌詞上保留了原著的古典氣息,但在歌舞風格與舞台表現形式上卻大膽地採用了現代元素,讓這個古老的戀愛故事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世人眼前。 在這齣音樂劇的開頭,Gérard Presgurvi同樣安排了一個聲音渾厚低沈的報幕人,引導我們來到這個故事的世界(而這個聲音其實正是Gérard Presgurvi自己)。他告訴我們:所有的故事開頭都是一樣的,月光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當一顆星星熄滅,立刻又會有另外一顆亮起。每一個故事都有它們自己的歷史,「愛」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整齣劇雖以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對兩小無猜的愛情作為全劇的樞紐,但在看似以愛情貫穿全劇的表面下卻展現了各種不同面向的人性:維洛那城主雖對眾人的面面俱到,也難掩他對權力的妒火;奶媽雖非茱莉葉的親生母親,卻自始至終都尊重並捍衛茱麗葉的權利;勞倫神父對人性感到懷疑,並且失去對神的信仰;看似衝動易怒的鐵豹,實際上也不過是父輩間的仇恨、暴力下的魁儡與受害者。

 

除了命運(死神)的捉弄外,奔流在兩大家族間的仇恨同樣也是給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帶來了悲慘的洗禮,使得他們的愛情在悲慘淒涼中殞滅的罪魁禍首。

在國外,原著曾被批評為最愚蠢的悲劇,無法結合的戀情只能以殉情告終。但我覺得整齣故事看下來,最重要的不只是去看羅密歐與朱麗葉如何相愛,而是教我們如何去愛,小至父母兄弟姊妹,大至鄰居朋友甚至生活在同一塊土地的人們。我想這種博愛的精神或許才是莎翁真正想傳遞給我們所瞭解的吧。

 

(此圖並非原版,但01年版的畫質真的不能說很好QQ)

 

除了透過動人的旋律及歌詞來訴說故事外,《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舞台美術也時時刻刻緊貼劇情,傳遞角色心理狀態:開場兩大家族的對決,從燈光上就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紅藍兩種鮮明的色彩,代表了兩大家族不同的陣營。糾纏不清的恩怨,以及不斷爆發的大小衝突,都透過音樂、燈光、演員的肢體動作表達出來。

 

除此之外,《羅密歐與茱麗葉》也在很多地方採用了象徵性的手法,仔細看可以發現很多小細節,比如說在奶媽告訴茱麗葉:她所喜歡的人其實是家族的死敵後,當茱麗葉大喊一聲「不」時,舞台瞬間由原本的紅色轉變為藍色;當羅密歐與茱麗葉在祕密結婚後,茱麗葉原本的一頭直髮中多了幾縷的捲髮,而羅密歐則紮起了辮子;而在兩人初試雲雨後,茱麗葉的頭髮則徹底變成了嫵媚的捲髮。

 

 

以下為原版演員介紹

飾演羅密歐的Damien Sargue(綽號:大米)當年年僅19歲,卻早已是法國歌唱選秀節目的常勝軍,16歲時甚至就已經擔任過《鐘樓怪人》原卡司中魁北克金嗓子之稱的布叔的替卡,歌唱實力自然不在話下。他的嗓音非常獨特:在高音時清澈宏亮,在中低音時又溫柔飽含情意。

他所飾演的羅密歐在深情浪漫外,還多了幾分情深義重,更帶有憂鬱的氣質,完美演繹了羅密歐這個年紀輕輕便遊走花叢,但內心卻依然敏感孤獨的少年。

良好的唱功與俊美外型,讓當年的大米一炮而紅,被媒體譽為「21世紀的羅密歐」。他當年一頭飄逸長髮的造型更是成為無數人心中最經典的羅密歐形象,而他本人也承認:這個角色早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實上,他身上的確也有一個「羅密歐」的中文刺青)

飾演茱麗葉的Cécilia Cara(綽號:CC)當時年齡只有16歲。

CC不僅在年紀上與原著設定相差不遠,扮相更是滿足了世人對於美麗的茱麗葉的遐想。當她身著粉紅色薄紗長裙,像隻蝴蝶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珍珠網下的長髮如金色的瀑布般,在燈光下閃閃發光時,我只能不由自主地讚嘆她真的好美好美。

除了外表,CC的嗓音也是完美契合角色:他的聲音純淨甜美,如嬌鶯初囀,尤其在Aimer中的高音更是婉轉悠揚。而在演繹上,CC所詮釋的茱麗葉不僅清新可人,還兼備了外柔內剛的特質,如在喝下假藥一處表現得分外堅強,意志堅定卻又感情真摯,令人憐惜,是我心目中無可取代的茱麗葉。

 

 

再來談談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

飾演班福留的Grégori Baquet當年其實已經三十歲了,但他真的把這個角色演出了賤賤又可愛的感覺,前期是整齣劇的笑點擔當,對比後期自責的樣子實在讓人有夠心疼。而我必須承認,班福留其實是我當年最喜歡的男性角色,因為他的聲音真的太好聽了,尤其是高音的部分。

 

紅夫人應該是新舊版差異比較大的角色:舊版的紅夫人比較活潑灑脫;新版則更強調了封建制度對女性的壓迫,以及女性對此無力抵抗的憤慨。

 

藍夫人有著辨識度極高的嗓音,從他滄桑沙啞的聲音可以聽見恨的力量,個人超愛。當他舉起染血的手掌示眾的那一幕在視覺上真的非常震撼。

 

茱麗葉的表哥鐵豹(提伯特),外表雖然呈現一個狂放的狀態,但內心實則非常感性、渴望愛與溫暖。我覺得Tom Ross(暱稱:表哥)將這樣複雜的角色詮釋的真的很細膩。

飾演奶媽的Réjane Perry,是演過法國搖滾音樂劇鼻祖《星幻》的大神,歌唱實力超群,表現力真的是一流!是我個人最愛的配角,也是我認為的全場MVP。

 

勞倫斯神父也是我個人非常愛的配角,當他撕心裂肺的質問上帝,並喪失信仰時,我聽著真的是超級難過。

題外話,當我在蒐集演員資料時,才發現飾演神父的Jean-Claude Hadida與奶媽的演員Réjane Perry,已經分別於2017年和2003年去世了。雖然斯人已逝,但幸好,我們仍能藉由看他們的演出來懷念他們。

 

死神在整部音樂劇中完全沒有任何一句台詞,卻自始至終扮都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身為舞癡的我,對於舞蹈並沒有太大的研究,但他的肢體動作真的是力與美的結合,處處充滿戲劇張力。眼神也是非常有戲,完美的展現出死神面對弱小的人類時的戲謔與冷酷。

 

-

 

《羅密歐與茱麗葉》裡頭的歌曲真的都非常好聽,但礙於文長,我就挑了幾首我喜歡的放上來,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全場。

 

 

〈世界之王〉(Les Rois Du Monde)
法國的地下國歌,沒人能躲過一邊聽,一邊跳舞的命運XDD。 整首歌既有三個少年俯視一切的驕傲,又帶了點奢華糜爛的那種感覺。

 

〈愛〉(Aimer)

歌詞的意境非常美,搭配溫柔細緻的配樂,以及層層堆疊的合聲,完美展示出了羅密歐與茱麗葉互許終身前濃濃的愛意。

 

〈街坊耳語〉(On Dit Dans la Rue)

繼上述兩首神曲後的另一首熱門歌曲,世界之王三人組的和聲真的超級好聽。 YouTube下方的留言說得很好:這首歌表達的就是千夫所指之後仍堅定不移的愛情啊!

 

〈陽台〉(Le Balcon)

有人說這是一首聽了三次就會覺得超級好聽的歌,但我是一聽就愛上XD 茱麗葉對於愛人的想念、發現羅密歐在陽台下偷聽時的驚訝詫異,還有羅密歐聽到愛人呼喚時流露出的喜不自禁都表現的極其自然,讓人有一種「那就是愛情」的感覺。

 

〈罪人〉(Coupables)

整齣劇的最後一首歌,也是整個故事的總結:當愛足夠強大,即使是世世代代流傳的仇恨也足以被化解。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感動了他們所在的兩大家族,消弭了兩家族對彼此的憎恨。

 

 

以上就是這次《羅密歐與茱麗葉》的介紹,非常感謝大家看到這裡。

大家有什麼想看介紹的音樂劇也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盡力去寫! 最後附上20年後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所演唱的〈陽台〉(Le Balcon)。 雖然現在的大米和CC都即將邁入不惑之年,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依然能在他們的嗓音中聽見當年那個深情款款又帶著憂鬱氣息的少年以及甜美溫柔卻對愛情堅定不移的少女。

(補充:大米和CC在戲外一直維持著兄妹般的友情,而且只要同台還會被起哄唱當年的名曲XD)

 

最後的最後,小小聲推廣一下(絕非業配XD):明年6月大米、CC還有曾飾演過鐵豹的Nicolas Turconi要來台灣開唱啦!這是CC第一次來亞洲,大家要好好把握機會啊! 下方是購票資訊:

https://tickets.udnfunlife.com/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8WRB8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塔菲的土撥鼠 的頭像
    聖塔菲的土撥鼠

    你知道去聖塔菲的路嗎?

    聖塔菲的土撥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