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又來推廣音樂劇了~

這次來簡單的介紹各國音樂劇的特色,主要會介紹大家比較熟知的英美劇、法劇、德奧劇還有日韓音樂劇,俄劇和匈牙利劇我看的不多,這裡就不介紹了。

百老匯,又稱寬街(Broadway)跟西區(West End)分別是美國與英國的音樂劇重鎮。

百老匯的歷史悠久、市場發展最為成熟。比較具有實驗性的新音樂劇會先在外外百老匯(Off Off Broadway)上演,如果票房很好,就會被移到外百老匯(Off Broadway)加強宣傳,只有那些非常受到大眾歡迎、票房非常好的才會在內百老匯上演。這種結構的好處在於有源源不斷的創作血液流入,因此百老匯機乎每年都會有原創新劇上演。 

而西區並沒有這樣的機制,劇場主要由韋伯、麥金塔和ATG三家公司把控,一個新的劇能不能上線,基本上由劇場方說了算,這一點近年非常受媒體和創作界詬病。 在劇目上,百老匯跟西區算是大同小異。許多在百老匯獲得成功的音樂劇,也會被搬上西區舞台,反之亦然。

說到百老匯跟西區,不能不提他們精緻的歌舞編排。在很多音樂劇中都可以看到演員們排著最好看的隊形,踏著最整齊的舞步。《貓》就是很好的例子,所有參與的演員都是全能型選手,既會唱、又會跳、還很會演。


法劇與德奧劇在發展上晚於英美兩國,並在早年深受百老匯跟西區影響,在6、70年代以翻唱英美著名音樂劇並進行本土化改編為主。但它們的原創音樂劇在8、9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並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特色。

法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法國民族性的展現,縱使劇情的走向是悲劇,但結局給人的感覺依然是向上、正向的,非常樂觀(尤其是法劇很喜歡在安可時讓所有角色與觀眾一起大合唱,本來感動的場面也會變得很嗨XD)

法劇的劇目經常改編自眾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名著,因此經常在角色塑造和敍事方面缺少挖掘。(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覺得法劇的劇情比較無厘頭或不合邏輯的原因)

但也因為這樣,製作人才能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唱段的詞曲創作、佈景的搭制,和舞蹈的選配上。而法劇基本上是重歌唱、輕對白,像《鐘樓怪人》就是如此,將近2個小時的劇情,一句對白也沒有,演員全程唱了50多首歌。

而在歌舞上,法劇的歌手與舞者是各司其職:歌手全心投入的唱歌,肢體像是要與旋律融合在一起;舞者負責執行高難度的舞蹈動作,讓人看得非常過癮。

與法劇的縱情恣意不同,德奧劇則體現了日耳曼民族的內省與自我批評,常常不小心就陷入形而上學的思辨。(德奧劇雖然被稱為德奧劇,但其實最廣為人知的音樂劇都是出自奧地利,這個原因比較複雜,這裡就姑且不提了。)

德奧劇的劇目經常改編自人物傳記,將主角一生的愛與痛苦,還有人性掙扎攤在觀眾眼前,每一次看都是一次的靈魂洗禮。 為了配合如此厚重的劇情,德奧劇的歌曲也因此偏向恢宏大氣,每次音樂落下,都會震撼人心。

在音樂劇的三個要素表演、歌唱和舞蹈中,舞蹈是德奧劇中最不重要的,也是最簡單的。很多德奧劇的舞蹈只限於動下肢,上肢幾乎不動,而且下肢也動得很簡單,因此經常被粉絲稱之為「僵屍舞」。 不過這不代表德奧的舞蹈不行,主要還是因為以戲劇為核心的創作理念所導致。像百老匯這樣以歌舞進行外化的表現,Michael Kunze(幾乎算德奧劇教父的大神)並不喜歡,他覺得是喧賓奪主了。

除此之外,德奧劇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它們的高糊的畫質。圈內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有一種官攝,叫做德奧官攝;有一種飯拍,叫德奧飯拍。官攝的清晰度,真的是考驗你對這部劇的愛夠不夠深沈。個人就看過不止一次的高糊官攝與飯拍,05年的《伊莉莎白》跟15年的《莫札特!》真的已經是德奧官攝的罕見良心了(哭)

-

日本和韓國可以稱得上是亞洲國家中音樂劇產業發展的最好的兩個國家。 日本是最早開始發展音樂劇產業的亞洲國家,目前以四季與寶塚兩大劇團為首,而兩者的特色卻是(真)截然不同。

四季劇團追求「作品至上主義」,一部劇是否能長期公演必須要透過作品說話,而非造星,因此只有到公演當天才會公開演員表,完全體現了日本的匠人精神。

與四季劇團完全相反,寶塚歌舞團的賣點在於「人」。寶塚歌舞團最大的特色在於打造了一個極盡華麗的世界,由女性演員飾演的男性角色意在呈現女性理想中的完美男性,他們往往身兼純潔、正派、美麗等特質,因此音樂劇的焦點往往都被放在了這些男役身上。

雖然我必須承認,我到現在還是不太能接受寶塚獨有的妝髮造型,但它在服裝與場景以及舞蹈編排的華麗與精緻真的是超乎想像。 除此之外,改編自動漫的2.5次元音樂劇因為入門門檻低,又有原作廣大的粉絲群支持,因此近年來在日本崛起的非常快(但本人沒有涉略這類型的音樂劇,在這裡就不獻醜了)

 

相較於日本,韓國的音樂劇產業發展較晚。但韓國音樂產業本身就相當成熟,歌手培訓非常到位,因此音樂劇在短時間內就已發展的非常成熟。

韓國音樂劇除了翻唱歐美音樂劇外,近年也有很棒的原創作品出現,例如前幾年來過台灣的《光的來信》。韓國音樂劇的風格算是相當多元,但主要走的還是溫馨精緻的小故事路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演員常常也是韓國音樂劇的賣點,許多實力好的流行歌手跟偶像都時常跨界參與音樂劇演出,玉珠鉉跟朴孝信都是很好的例子。

 

 

 

好了,以上是個人對各國音樂劇特色的概述,但其中的許多敘述都是來自特定的作品的既定印象。不過事實上,各國的音樂劇風格近年來都開始產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多創新的音樂劇出現。讓我們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不同的好作品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塔菲的土撥鼠 的頭像
    聖塔菲的土撥鼠

    你知道去聖塔菲的路嗎?

    聖塔菲的土撥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